景點名稱:
內垵塔公塔婆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位於內垵村西北,內垵北港附近。 古稱內塹為內垵,因地勢低窪,北、東、南三方面均有坡地環繞,而西方面臨海洋形成破缺。由北港向西,距離約一海浬中有暗礁,俗稱為海瀨礁,其礁北之陸地俗稱「鱟仔尾」;而海瀨礁與鱟仔尾之間,構成水溝如箭,直射內塹聚落。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位於內垵村西北,內垵北港附近。古稱內塹為內垵,因地勢低窪,北、東、南三方面均有坡地環繞,而西方面臨海洋形成破缺。由北港向西,距離約一海浬中有暗礁,俗稱為海瀨礁,其礁北之陸地俗稱「鱟仔尾」;而海瀨礁與鱟仔尾之間,構成水溝如箭,直射內塹聚落。依據先民傳說:早期居民曾遭到鐵箭射擊,常受災難,未能安居樂業;嗣後設法邀請唐山堪輿家,實地勘察後,告以必須趕緊造塔建城,予以鎮壓,以策安全,斯時聚落居民莫不信以為真。時值清朝宣宗道光癸年間(西元一八四三年),由聚落名望家族呂論氏,首先宣導,邀集全聚落中之體力強壯青年,團結一致,共同協力搬運石頭,建造塔公塔婆兩座於「堀仔邊」;再以塔公為據點,向北延伸建造城牆約一五0公尺,向南建造城牆至塔婆,亦約一五0公尺。塔公高一公尺,塔婆高一丈四尺。城牆高約二公尺,寬約一公尺。至今年(民國八十四年)已有一百五十二年之歷史。
景點服務電話: 886-6-9981152
景點地址: 881 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北港
郵遞區號: 881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地圖/簡圖介紹網址: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3.57416
位置經度:119.49972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景點分類1: 古蹟類
古蹟分級: 縣(市)定
景點主要停車場位置: 位置緯度:23.57416
位置經度:119.49972
景點主要停車場位置 - Google地圖:
所屬縣市: 澎湖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6]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位於內垵村西北,內垵北港附近。 古稱內塹為內垵,因地勢低窪,北、東、南三方面均有坡地環繞,而西方面臨海洋形成破缺。由北港向西,距離約一海浬中有暗礁,俗稱為海瀨礁,其礁北之陸地俗稱「鱟仔尾」;而海瀨礁與鱟仔尾之間,構成水溝如箭,直射內塹聚落。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位於內垵村西北,內垵北港附近。古稱內塹為內垵,因地勢低窪,北、東、南三方面均有坡地環繞,而西方面臨海洋形成破缺。由北港向西,距離約一海浬中有暗礁,俗稱為海瀨礁,其礁北之陸地俗稱「鱟仔尾」;而海瀨礁與鱟仔尾之間,構成水溝如箭,直射內塹聚落。依據先民傳說:早期居民曾遭到鐵箭射擊,常受災難,未能安居樂業;嗣後設法邀請唐山堪輿家,實地勘察後,告以必須趕緊造塔建城,予以鎮壓,以策安全,斯時聚落居民莫不信以為真。時值清朝宣宗道光癸年間(西元一八四三年),由聚落名望家族呂論氏,首先宣導,邀集全聚落中之體力強壯青年,團結一致,共同協力搬運石頭,建造塔公塔婆兩座於「堀仔邊」;再以塔公為據點,向北延伸建造城牆約一五0公尺,向南建造城牆至塔婆,亦約一五0公尺。塔公高一公尺,塔婆高一丈四尺。城牆高約二公尺,寬約一公尺。至今年(民國八十四年)已有一百五十二年之歷史。
景點服務電話: 886-6-9981152
景點地址: 881 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北港
郵遞區號: 881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地圖/簡圖介紹網址: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3.57416
位置經度:119.49972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景點分類1: 古蹟類
古蹟分級: 縣(市)定
景點主要停車場位置: 位置緯度:23.57416
位置經度:119.49972
景點主要停車場位置 - Google地圖:
所屬縣市: 澎湖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6]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