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名稱:
曾文寺七寶塔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民國五十六年十月,政府開始動工興建的曾文水庫,原是大埔鄉的精區,以生產良質稻米著稱, 水庫用地徵收後,在淹沒地區內尚有二千七百座墳墓,無人認養,遂由政府機關補助部份經費,並配合地方居民勸募捐款,在鄉公所左側興建曾文寺七寶塔,以收納這些無主骨骸,配合本鄉觀光事業的發展,重新整修,使該塔成為宗教觀光之地。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民國五十六年十月,政府開始動工興建的曾文水庫,原是大埔鄉的精區,以生產良質稻米著稱, 水庫用地徵收後,在淹沒地區內尚有二千七百座墳墓,無人認養,遂由政府機關補助部份經費,並配合地方居民勸募捐款,在鄉公所左側興建曾文寺七寶塔,以收納這些無主骨骸,配合本鄉觀光事業的發展,重新整修,使該塔成為宗教觀光之地。
景點服務電話: 886-5-2521373
景點地址: 嘉義縣大埔鄉大埔村4鄰55號
郵遞區號:
開放時間: 白天至下午六點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3.29537
位置經度:120.5999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古蹟分級: 非古蹟
所屬縣市: 嘉義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民國五十六年十月,政府開始動工興建的曾文水庫,原是大埔鄉的精區,以生產良質稻米著稱, 水庫用地徵收後,在淹沒地區內尚有二千七百座墳墓,無人認養,遂由政府機關補助部份經費,並配合地方居民勸募捐款,在鄉公所左側興建曾文寺七寶塔,以收納這些無主骨骸,配合本鄉觀光事業的發展,重新整修,使該塔成為宗教觀光之地。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民國五十六年十月,政府開始動工興建的曾文水庫,原是大埔鄉的精區,以生產良質稻米著稱, 水庫用地徵收後,在淹沒地區內尚有二千七百座墳墓,無人認養,遂由政府機關補助部份經費,並配合地方居民勸募捐款,在鄉公所左側興建曾文寺七寶塔,以收納這些無主骨骸,配合本鄉觀光事業的發展,重新整修,使該塔成為宗教觀光之地。
景點服務電話: 886-5-2521373
景點地址: 嘉義縣大埔鄉大埔村4鄰55號
郵遞區號:
開放時間: 白天至下午六點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3.29537
位置經度:120.5999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古蹟分級: 非古蹟
所屬縣市: 嘉義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