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名稱:
    縣定古蹟‧問禮堂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歷史沿革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起源於墾成地之面積,以每五甲為一張犛計,意即有三十甲的耕地之處,故名為六張犛,大正九年(1920)時改稱為六家。此地在漢人未入墾前稱為「霧崙毛毛荒埔」。乾隆二年(1737)泉州晉江周家來到此地開墾,乾隆十四年(1749)竹塹社平埔族亦移此荒埔,並建立東興社。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又有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率林居震、林先坤從鹿港移墾六張犛,築六張犛圳,大肆墾殖。後返鄉邀林孫服、林孫壇入墾,創建善慶堂,而建立竹北六家林家的基業。 林先坤憑其才幹與努力,團結宗族力量,經營六家的開發,很快地便從佃戶身份,躍昇為小租戶的地主地位。由於其熱心公益,社會地位日昇,在林爽文之亂時,林先坤號召鄉民組成義民軍保衛鄉土,並助清軍平亂,因而獲清廷頒賜「褒忠」匾額及軍功獎勵。林先坤的三子林國寶亦頗能承其父之風,在竹塹城改建之時,出錢出力幫了很多忙,並於嘉慶年間,捐官得監生,後更與其祖衡山公、其父先坤公同獲「奉直大夫」的誥封,為林家增添不少榮耀與名望。 問禮堂建於道光十二年(1832),其興築緣於道光十一年(1831),林國寶之子林繩褒(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故於次年擇地建問禮堂,豎立旗杆以光耀門楣,完成後與大夫第合稱南北雙廳,並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林秋華中武舉人之後對地方之開發功績卓著,道光十三年集資設隘開拓九芎林、三重埔等地,道光中期之後又往墾噶瑪蘭,多至數百甲,其後裔均在宜蘭發展,當地亦有民居堂號問禮堂者,均為林家之後代。建築風格問禮堂在格局上可說是三堂四橫的大宅院,但整體上是由一個四合院所構成,兩旁加建橫屋,合院後方再加一座五開間的房屋,稱為枕頭槓。合院中間有一個天井,為前堂與正堂的中介空間,左右的南北廂與橫屋間也有天井,以達到通風採光的功能。在構造上問禮堂可說反映出客家建築的特色,在牆身部份,底部下段以卵石勒牆腳,上以一層灰磚收邊,再承接土埆磚牆,外表塗上一層白色灰泥,具簡樸的性格。問禮堂於民國九十一年整修完成,恢復原有的規模,整體顯得十分宏偉。 問禮堂後方,為一座石造小祠,其內供奉的是朱阿羅的牌位,又稱為「朱羅伯公」。朱阿羅為林先坤之僕人,一生追隨林先坤建立六張犁家業,事主甚忠,於乾隆末年死於閩粵械鬥,林家人為感念其忠勇,特地將其衣冠葬於此地並建小祠祭祀,林家後代至今仍定期祭拜。 問禮堂前為一個大禾埕,是全聚落曬稻子的廣場,並與大夫第共同圍塑這個開放空間,因此,問禮堂可說是林姓聚落的中心。目前禾埕前方仍保留旗竿座,經過一百多年的環境變遷,也只能透過環境所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來感受當時林家叱吒風雲的場面了。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問禮堂建於道光十二年( 1832 ),其興築緣於道光十一年( 1831 ),林國寶之子林繩褒(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故於次年擇地建問禮堂,豎立旗杆以光耀門楣,完成後與大夫第合稱南北雙廳,並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林秋華中武舉人之後對地方之開發功績卓著,道光十三年集資設隘開拓九芎林、三重埔等地,道光中期之後又往墾噶瑪蘭,多至數百甲,其後裔均在宜蘭發展,當地亦有民居堂號問禮堂者,均為林家之後代。 問禮堂於民國九十一年整修完成,恢復原有的規模,整體顯得十分宏偉。  
景點服務電話:     886-3-5510201  
景點地址:     新竹縣竹北巿六家區東平里4鄰六家24號  
郵遞區號:     302  
交通資訊:     ●開車:下竹北交流道→沿120縣道至六家→循嘉興路即抵。●搭車:新竹火車站前新竹客運搭往芎林班車,在六家站下車。  
開放時間:     未提供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4.81069  
    位置經度:121.02452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景點分類1:     古蹟類  
古蹟分級:     縣(市)定  
所屬縣市:     新竹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歷史沿革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起源於墾成地之面積,以每五甲為一張犛計,意即有三十甲的耕地之處,故名為六張犛,大正九年(1920)時改稱為六家。此地在漢人未入墾前稱為「霧崙毛毛荒埔」。乾隆二年(1737)泉州晉江周家來到此地開墾,乾隆十四年(1749)竹塹社平埔族亦移此荒埔,並建立東興社。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又有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率林居震、林先坤從鹿港移墾六張犛,築六張犛圳,大肆墾殖。後返鄉邀林孫服、林孫壇入墾,創建善慶堂,而建立竹北六家林家的基業。 林先坤憑其才幹與努力,團結宗族力量,經營六家的開發,很快地便從佃戶身份,躍昇為小租戶的地主地位。由於其熱心公益,社會地位日昇,在林爽文之亂時,林先坤號召鄉民組成義民軍保衛鄉土,並助清軍平亂,因而獲清廷頒賜「褒忠」匾額及軍功獎勵。林先坤的三子林國寶亦頗能承其父之風,在竹塹城改建之時,出錢出力幫了很多忙,並於嘉慶年間,捐官得監生,後更與其祖衡山公、其父先坤公同獲「奉直大夫」的誥封,為林家增添不少榮耀與名望。 問禮堂建於道光十二年(1832),其興築緣於道光十一年(1831),林國寶之子林繩褒(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故於次年擇地建問禮堂,豎立旗杆以光耀門楣,完成後與大夫第合稱南北雙廳,並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林秋華中武舉人之後對地方之開發功績卓著,道光十三年集資設隘開拓九芎林、三重埔等地,道光中期之後又往墾噶瑪蘭,多至數百甲,其後裔均在宜蘭發展,當地亦有民居堂號問禮堂者,均為林家之後代。建築風格問禮堂在格局上可說是三堂四橫的大宅院,但整體上是由一個四合院所構成,兩旁加建橫屋,合院後方再加一座五開間的房屋,稱為枕頭槓。合院中間有一個天井,為前堂與正堂的中介空間,左右的南北廂與橫屋間也有天井,以達到通風採光的功能。在構造上問禮堂可說反映出客家建築的特色,在牆身部份,底部下段以卵石勒牆腳,上以一層灰磚收邊,再承接土埆磚牆,外表塗上一層白色灰泥,具簡樸的性格。問禮堂於民國九十一年整修完成,恢復原有的規模,整體顯得十分宏偉。 問禮堂後方,為一座石造小祠,其內供奉的是朱阿羅的牌位,又稱為「朱羅伯公」。朱阿羅為林先坤之僕人,一生追隨林先坤建立六張犁家業,事主甚忠,於乾隆末年死於閩粵械鬥,林家人為感念其忠勇,特地將其衣冠葬於此地並建小祠祭祀,林家後代至今仍定期祭拜。 問禮堂前為一個大禾埕,是全聚落曬稻子的廣場,並與大夫第共同圍塑這個開放空間,因此,問禮堂可說是林姓聚落的中心。目前禾埕前方仍保留旗竿座,經過一百多年的環境變遷,也只能透過環境所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來感受當時林家叱吒風雲的場面了。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問禮堂建於道光十二年( 1832 ),其興築緣於道光十一年( 1831 ),林國寶之子林繩褒(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故於次年擇地建問禮堂,豎立旗杆以光耀門楣,完成後與大夫第合稱南北雙廳,並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林秋華中武舉人之後對地方之開發功績卓著,道光十三年集資設隘開拓九芎林、三重埔等地,道光中期之後又往墾噶瑪蘭,多至數百甲,其後裔均在宜蘭發展,當地亦有民居堂號問禮堂者,均為林家之後代。 問禮堂於民國九十一年整修完成,恢復原有的規模,整體顯得十分宏偉。  
景點服務電話:     886-3-5510201  
景點地址:     新竹縣竹北巿六家區東平里4鄰六家24號  
郵遞區號:     302  
交通資訊:     ●開車:下竹北交流道→沿120縣道至六家→循嘉興路即抵。●搭車:新竹火車站前新竹客運搭往芎林班車,在六家站下車。  
開放時間:     未提供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4.81069  
    位置經度:121.02452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景點分類1:     古蹟類  
古蹟分級:     縣(市)定  
所屬縣市:     新竹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