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名稱:
安平小砲臺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建於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為當時台灣清軍為抵禦英軍所建設的海防措施之一,砲台組成分成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砲台主體擇位在水池公園旁,由花崗石砌成,北面石堤以咾咕石、三合土建築而成,留有射口且設有柵門擋水,為直轄市市定古蹟,是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早期中國式砲台,有別於億載金城的西式近代砲台。此處原是安平海岸重要海防設施,後因台江內海逐漸淤積而失去功能。曾經威風凜凜的砲台在此見證滄海桑田的變化,也成為遊客遙想過往的好地方。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建於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為當時台灣清軍為抵禦英軍所建設的海防措施之一,砲台組成分成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砲台主體擇位在水池公園旁,由花崗石砌成,北面石堤以咾咕石、三合土建築而成,留有射口且設有柵門擋水,為直轄市市定古蹟,是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早期中國式砲台,有別於億載金城的西式近代砲台。此處原是安平海岸重要海防設施,後因台江內海逐漸淤積而失去功能。曾經威風凜凜的砲台在此見證滄海桑田的變化,也成為遊客遙想過往的好地方。
景點服務電話: 886-6-2290313
景點地址: 臺南市708安平區安平路790號
郵遞區號: 708
開放時間: 全年無休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2.99963
位置經度:120.15867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所屬縣市: 台南市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建於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為當時台灣清軍為抵禦英軍所建設的海防措施之一,砲台組成分成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砲台主體擇位在水池公園旁,由花崗石砌成,北面石堤以咾咕石、三合土建築而成,留有射口且設有柵門擋水,為直轄市市定古蹟,是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早期中國式砲台,有別於億載金城的西式近代砲台。此處原是安平海岸重要海防設施,後因台江內海逐漸淤積而失去功能。曾經威風凜凜的砲台在此見證滄海桑田的變化,也成為遊客遙想過往的好地方。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建於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為當時台灣清軍為抵禦英軍所建設的海防措施之一,砲台組成分成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砲台主體擇位在水池公園旁,由花崗石砌成,北面石堤以咾咕石、三合土建築而成,留有射口且設有柵門擋水,為直轄市市定古蹟,是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早期中國式砲台,有別於億載金城的西式近代砲台。此處原是安平海岸重要海防設施,後因台江內海逐漸淤積而失去功能。曾經威風凜凜的砲台在此見證滄海桑田的變化,也成為遊客遙想過往的好地方。
景點服務電話: 886-6-2290313
景點地址: 臺南市708安平區安平路790號
郵遞區號: 708
開放時間: 全年無休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2.99963
位置經度:120.15867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所屬縣市: 台南市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