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名稱:
大士爺廟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歷史沿革:興建年代:創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大正12年(1923) 主祀神明:觀音大士(大士爺) 本廟建築起源年代無法考證,可能創建乾隆年間。1906年梅山大地震,廟宇全毀,至大正12年(1923),信眾集資復建,並將民雄地區同遭震災的大士爺廟、慶誠宮(媽祖)、開漳聖王廟(陳元光)、開台聖王廟(鄭成功)四座主神合祀,但受限於日本的殖民宗教政策,只好以「慈濟寺」名義復建。至民國76年 (1987)恢復原來廟名。 大士爺,也稱為大士爺伯、大士爺公,其起源說法甚多:一 說大士爺是鬼王,後被觀音菩薩收降;或說其實是觀音菩薩化身為鬼王樣貌以降伏眾妖鬼;而縣志記載的是,北港泉州人與民雄漳州人,為一文錢細故械鬥,死傷慘重,所以事後雙方協議以普渡方式,祭拜亡魂,大士爺即亡魂神靈之代表;也有說是因為瘟疫,先民因此祭祀原本家鄉所信仰的大士爺,希望能平息疾病。這些說法雖然不一致,但實際反映了本廟排解械鬥紛爭、促進移民社會和諧,在疾疫流行時安定人心……等多樣的功能。由於大士爺過去僅在普渡時才設紙糊神像在街角祭祀(或說觀音大士僅在該時期才化身為鬼王樣貌),所以平日正殿上只能看到觀世音菩薩端坐。每年農曆7月21日 至23日是民雄的年度盛事-大士爺祭,這時廟方會將一尊青面獠牙的紙糊大士爺神像,供奉在正殿。到了普渡尾聲,將大士爺神像和山神、土地公等紙糊品,火化升天,以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讓地方恢復平靜。 建築簡介:大士爺廟現有建築重建於大正12年,合祀了四座廟宇的神明,因此大士爺廟的格局區分為四大部份:左右側邊建築是開漳聖王殿和開台聖王殿,中軸線的三川殿和主 殿則是大士爺廟的主體,後殿則是祭祀媽祖的慶誠宮。另外從本廟三川殿和左右兩座山門並列的正立面,應也可以看出數廟並列的味道。本廟年代最古老的構件,應是三川殿的石獅和後殿柱珠,都是原本慶誠宮的舊物,為嘉慶14年所雕。石獅尤其是石雕中的上品,造型屬於清朝中期風格,值得仔細欣賞。此外三川殿的木雕細緻且題材特殊,有書生、農夫、樵夫及漁翁的人物,和以地獄景象為主題的雕窗。 建築特色:本廟的重建樑柱及石材主要來自1905年時同遭地震傾倒的慶誠宮等廟,還放置了一些清領時期的廟宇文物,所以間接保存了民雄地區的廟宇文化。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嘉義縣境內的三級古蹟,建於清嘉慶初年(公元一七九七年),明治三十九年大地震後著手改建,昭和十二年完成。最初,住在此地的民眾於清領初期由中國福建、廣東二省移民而來,初時常有地域觀念,往往為小事而發生械鬥,乾隆時期特別激烈,雙方死傷甚眾,事後協議以普渡方式,舉行祭典超渡亡魂。傳說,清國儲君嘉慶遊台,曾於打貓閱筆架山曰:有豎筆架出帝王,倒筆架出大士」。
景點服務電話: 886-5-2261464
景點地址: 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81號
郵遞區號:
開放時間: 上午6:30~下午9:30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3.55621
位置經度:120.4292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古蹟分級: 非古蹟
所屬縣市: 嘉義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歷史沿革:興建年代:創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大正12年(1923) 主祀神明:觀音大士(大士爺) 本廟建築起源年代無法考證,可能創建乾隆年間。1906年梅山大地震,廟宇全毀,至大正12年(1923),信眾集資復建,並將民雄地區同遭震災的大士爺廟、慶誠宮(媽祖)、開漳聖王廟(陳元光)、開台聖王廟(鄭成功)四座主神合祀,但受限於日本的殖民宗教政策,只好以「慈濟寺」名義復建。至民國76年 (1987)恢復原來廟名。 大士爺,也稱為大士爺伯、大士爺公,其起源說法甚多:一 說大士爺是鬼王,後被觀音菩薩收降;或說其實是觀音菩薩化身為鬼王樣貌以降伏眾妖鬼;而縣志記載的是,北港泉州人與民雄漳州人,為一文錢細故械鬥,死傷慘重,所以事後雙方協議以普渡方式,祭拜亡魂,大士爺即亡魂神靈之代表;也有說是因為瘟疫,先民因此祭祀原本家鄉所信仰的大士爺,希望能平息疾病。這些說法雖然不一致,但實際反映了本廟排解械鬥紛爭、促進移民社會和諧,在疾疫流行時安定人心……等多樣的功能。由於大士爺過去僅在普渡時才設紙糊神像在街角祭祀(或說觀音大士僅在該時期才化身為鬼王樣貌),所以平日正殿上只能看到觀世音菩薩端坐。每年農曆7月21日 至23日是民雄的年度盛事-大士爺祭,這時廟方會將一尊青面獠牙的紙糊大士爺神像,供奉在正殿。到了普渡尾聲,將大士爺神像和山神、土地公等紙糊品,火化升天,以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讓地方恢復平靜。 建築簡介:大士爺廟現有建築重建於大正12年,合祀了四座廟宇的神明,因此大士爺廟的格局區分為四大部份:左右側邊建築是開漳聖王殿和開台聖王殿,中軸線的三川殿和主 殿則是大士爺廟的主體,後殿則是祭祀媽祖的慶誠宮。另外從本廟三川殿和左右兩座山門並列的正立面,應也可以看出數廟並列的味道。本廟年代最古老的構件,應是三川殿的石獅和後殿柱珠,都是原本慶誠宮的舊物,為嘉慶14年所雕。石獅尤其是石雕中的上品,造型屬於清朝中期風格,值得仔細欣賞。此外三川殿的木雕細緻且題材特殊,有書生、農夫、樵夫及漁翁的人物,和以地獄景象為主題的雕窗。 建築特色:本廟的重建樑柱及石材主要來自1905年時同遭地震傾倒的慶誠宮等廟,還放置了一些清領時期的廟宇文物,所以間接保存了民雄地區的廟宇文化。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嘉義縣境內的三級古蹟,建於清嘉慶初年(公元一七九七年),明治三十九年大地震後著手改建,昭和十二年完成。最初,住在此地的民眾於清領初期由中國福建、廣東二省移民而來,初時常有地域觀念,往往為小事而發生械鬥,乾隆時期特別激烈,雙方死傷甚眾,事後協議以普渡方式,舉行祭典超渡亡魂。傳說,清國儲君嘉慶遊台,曾於打貓閱筆架山曰:有豎筆架出帝王,倒筆架出大士」。
景點服務電話: 886-5-2261464
景點地址: 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81號
郵遞區號:
開放時間: 上午6:30~下午9:30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3.55621
位置經度:120.4292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古蹟分級: 非古蹟
所屬縣市: 嘉義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