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名稱:
大稻埕慈聖宮
景點介紹: 大稻埕慈聖宮俗稱大稻埕媽祖宮,供奉天上聖母,即俗稱的媽祖或天后,是航海的守護神,與法主宮、霞海城隍廟共稱大稻埕三大廟宇。正門上的對聯寫著:「第一門開觀音山拱秀,數千艇聚奎府水流輝」,點出慈聖宮位址今昔之變遷。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時,慈聖宮原本建於今日的西寧北路和民生西路交界處,廟前正是貿易對渡碼頭,可望由南向北流的淡水河岸,而八里的觀音山就橫亙在慈聖宮右前方。1910年日本官府實施市區改正,拆除廟宇,當地同安人士乃集資遷移至延平北路現址,並利用原始的樑柱與石材重建廟寺,1914年重建完成,原貌留存至今。資料來源:臺北旅遊網 聽廟宇說故事
景點地址: 臺北市 大同區保安街49巷17號
交通資訊:
景點照片:
景點分類1: 景點
景點分類2: 宗教信仰
捷運站: 大橋頭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5.060246
位置經度:121.512183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所屬縣市: 台北市
發表日期: 2015/12/04
顯名聲明: 資訊來源為「臺北市政府」
景點介紹: 大稻埕慈聖宮俗稱大稻埕媽祖宮,供奉天上聖母,即俗稱的媽祖或天后,是航海的守護神,與法主宮、霞海城隍廟共稱大稻埕三大廟宇。正門上的對聯寫著:「第一門開觀音山拱秀,數千艇聚奎府水流輝」,點出慈聖宮位址今昔之變遷。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時,慈聖宮原本建於今日的西寧北路和民生西路交界處,廟前正是貿易對渡碼頭,可望由南向北流的淡水河岸,而八里的觀音山就橫亙在慈聖宮右前方。1910年日本官府實施市區改正,拆除廟宇,當地同安人士乃集資遷移至延平北路現址,並利用原始的樑柱與石材重建廟寺,1914年重建完成,原貌留存至今。資料來源:臺北旅遊網 聽廟宇說故事
景點地址: 臺北市 大同區保安街49巷17號
交通資訊:
景點照片:
景點分類1: 景點
景點分類2: 宗教信仰
捷運站: 大橋頭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5.060246
位置經度:121.512183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所屬縣市: 台北市
發表日期: 2015/12/04
顯名聲明: 資訊來源為「臺北市政府」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