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名稱:
縣定古蹟‧太和宮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關西地區在漢人入墾之前,屬於原住民居棲之處。目前關西街區的墾拓約始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泉州人陳智仁所組成的「連際盛」墾號,當時關西地區稱為「美里庄」。後來連際盛墾號因遭泰雅族人襲擊,而於嘉慶年間放棄該地的墾拓工作,並由衛阿貴承接。衛阿貴承接當地的墾拓工作後,於嘉慶年間成立公館作為課租收穀之地,並將此地改稱為「新興庄」。嘉慶二十五年(1820)衛阿貴的五個兒子合組「衛壽宗」公號,接替衛阿貴的墾戶地位,並於道光三年(1823)將「新興庄」改為「鹹菜甕」,後人雅其名為「咸彩鳳」或「鹹菜硼」,最後轉為使用「咸菜硼」之名。關西太和宮,又稱為三界廟,主祀三官大帝,約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由當時的墾主衛阿貴所創建,原址位於復興庄。清同治年間由黃台三、黃台貴等人發起修建,位置遷移至今關西分駐所一帶,日治初期被佔為竹北二堡辦務署,後遭日人焚毀。明治三十三年(1900)羅碧玉、陳春隆等人發起新建完竣,並擇遷至現址前方,而改稱太和宮。昭和四年(1929),羅碧玉、黃德洋等人再發起遷建至今址,於昭和六年正式完工。民國五十八年廟宇進行修繕,而成為今日所見之廟貌。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關西地區在漢人入墾之前,屬於原住民居棲之處。目前關西街區的墾拓約始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泉州人陳智仁所組成的「連際盛」墾號,當時關西地區稱為「美里庄」。後來連際盛墾號因遭泰雅族人襲擊,而於嘉慶年間放棄該地的墾拓工作,並由衛阿貴承接。衛阿貴承接當地的墾拓工作後,於嘉慶年間成立公館作為課租收穀之地,並將此地改稱為「新興庄」。嘉慶二十五年(1820)衛阿貴的五個兒子合組「衛壽宗」公號,接替衛阿貴的墾戶地位,並於道光三年(1823)將「新興庄」改為「鹹菜甕」,後人雅其名為「咸彩鳳」或「鹹菜硼」,最後轉為使用「咸菜硼」之名。關西太和宮,又稱為三界廟,主祀三官大帝,約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由當時的墾主衛阿貴所創建,原址位於復興庄。清同治年間由黃台三、黃台貴等人發起修建,位置遷移至今關西分駐所一帶,日治初期被佔為竹北二堡辦務署,後遭日人焚毀。
景點服務電話: 886-3-5873180
景點地址: 新竹縣關西鎮大同路30號
郵遞區號: 306
交通資訊: ●搭車:於新竹車站搭關西方向之新竹客運至關西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即可到達。本廟位於舊市區,停車不易,請儘量搭乘其他交通工具。
開放時間: 未提供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4.79091
位置經度:121.17701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景點分類1: 古蹟類
古蹟分級: 縣(市)定
所屬縣市: 新竹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關西地區在漢人入墾之前,屬於原住民居棲之處。目前關西街區的墾拓約始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泉州人陳智仁所組成的「連際盛」墾號,當時關西地區稱為「美里庄」。後來連際盛墾號因遭泰雅族人襲擊,而於嘉慶年間放棄該地的墾拓工作,並由衛阿貴承接。衛阿貴承接當地的墾拓工作後,於嘉慶年間成立公館作為課租收穀之地,並將此地改稱為「新興庄」。嘉慶二十五年(1820)衛阿貴的五個兒子合組「衛壽宗」公號,接替衛阿貴的墾戶地位,並於道光三年(1823)將「新興庄」改為「鹹菜甕」,後人雅其名為「咸彩鳳」或「鹹菜硼」,最後轉為使用「咸菜硼」之名。關西太和宮,又稱為三界廟,主祀三官大帝,約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由當時的墾主衛阿貴所創建,原址位於復興庄。清同治年間由黃台三、黃台貴等人發起修建,位置遷移至今關西分駐所一帶,日治初期被佔為竹北二堡辦務署,後遭日人焚毀。明治三十三年(1900)羅碧玉、陳春隆等人發起新建完竣,並擇遷至現址前方,而改稱太和宮。昭和四年(1929),羅碧玉、黃德洋等人再發起遷建至今址,於昭和六年正式完工。民國五十八年廟宇進行修繕,而成為今日所見之廟貌。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關西地區在漢人入墾之前,屬於原住民居棲之處。目前關西街區的墾拓約始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泉州人陳智仁所組成的「連際盛」墾號,當時關西地區稱為「美里庄」。後來連際盛墾號因遭泰雅族人襲擊,而於嘉慶年間放棄該地的墾拓工作,並由衛阿貴承接。衛阿貴承接當地的墾拓工作後,於嘉慶年間成立公館作為課租收穀之地,並將此地改稱為「新興庄」。嘉慶二十五年(1820)衛阿貴的五個兒子合組「衛壽宗」公號,接替衛阿貴的墾戶地位,並於道光三年(1823)將「新興庄」改為「鹹菜甕」,後人雅其名為「咸彩鳳」或「鹹菜硼」,最後轉為使用「咸菜硼」之名。關西太和宮,又稱為三界廟,主祀三官大帝,約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由當時的墾主衛阿貴所創建,原址位於復興庄。清同治年間由黃台三、黃台貴等人發起修建,位置遷移至今關西分駐所一帶,日治初期被佔為竹北二堡辦務署,後遭日人焚毀。
景點服務電話: 886-3-5873180
景點地址: 新竹縣關西鎮大同路30號
郵遞區號: 306
交通資訊: ●搭車:於新竹車站搭關西方向之新竹客運至關西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即可到達。本廟位於舊市區,停車不易,請儘量搭乘其他交通工具。
開放時間: 未提供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4.79091
位置經度:121.17701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景點分類1: 古蹟類
古蹟分級: 縣(市)定
所屬縣市: 新竹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20-06-08T01:10:4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7/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0 意見